第二届中国翻译史高层论坛
10月16日至19日,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翻译研究学科组、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主办,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翻译史高层论坛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召开。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屈文生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杨平编审、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前会长潘文国教授和该会翻译学科组组长王东风教授分别致辞。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并指出本次论坛是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成立二十年以来承办的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希望该论坛为中国翻译史研究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为该校法律翻译、翻译史研究以及外语学院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会上,香港中文大学王宏志教授围绕香港割让谈判过程中往来文书的笔译问题,分析得出,由于当时英国政府与晚清政府对某一概念理解不同,双方谈判译员不明其中细节而产生误译,进而造成中国在割让问题上更大的损失。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苏精教授发表了题为“林则徐《华事夷言》的底本与翻译”的演讲。上海外国语大学谢天振教授通过对比分析中西翻译活动的发展轨迹和译学观念的演变过程,提出了中西翻译史“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观点。南京炮兵学院外训系翻译室的季压西译审呈现了其十七年磨一剑所走过的课题研究之路。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指出,任何翻译事件都具有其社会文化背景,强调了“翻译在本质上具有选择性”这一观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穆雷教授以大量统计数据为佐证,从论文、专著、基金等角度分析了目前翻译史研究的几个特点。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发表了题为“佛经翻译史三题——读陈寅恪《金明管丛稿》札记”的演讲。中山大学王东风教授认为中西语言和观念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西方诗歌中译的诸多问题。华东政法大学屈文生教授的发言以“《小斯当东回忆录》译后余语”为题,介绍了小斯当东的生平以及《小斯当东回忆录》的翻译价值。
四川外国语大学廖七一教授、香港岭南大学张南峰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友贵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胡安江教授、复旦大学王建开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向远教授、中央民族大学马士奎教授、日本九州大学韩相熙准教授、厦门大学胡兆云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赵军峰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邵雍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王银泉教授、台湾中兴大学游博清助理教授、福建工程学院张旭教授、浙江树人大学张美平教授、复旦大学司佳副教授等也先后发言。华东政法大学李秀清教授、伍巧芳教授等也参与了发言与讨论。
论坛闭幕式上,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学科组组长王东风和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党委书记姚骏华结合会议的发言和讨论分别作总结,认为本届论坛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气氛热烈,将为今后的翻译史研究提供极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