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媒体 > 正文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六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典(简报第一期)

浏览:时间:2009-06-03网址(Website)

 
 继承•借鉴•创新

     企盼已久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六次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23日在位于美丽山城重庆的四川外语学院隆重开幕。开幕式由四川外语学院副院长王鲁男教授主持,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杨自检教授致开幕词,四川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马新发同志致欢迎词,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张映先教授代表本学会挂靠单位中南大学宣读贺信。
      
    来自全国70余所高等院校的1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大会。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翻译中心主任、比较文学副教授Edwin Gentzler,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谭慧敏博士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杨教授在报告中首先回顾了学会成立十年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总结了以文化建设为中心的学术建设历程。十年间,学会共召开过8次大会,同时出版了8本相关论文集(英文版正在赶印之中),除每两年的例会以外,还召开了两次专题研讨会(讨论翻译与文化对比以及跨文化交际等问题)。2002年的上海研讨会引入语篇研究与典籍英译专题,从而拓宽了学会的研究领域。杨教授着重谈到了学会的文化建设问题,认为学会已经走出了一条涵括英汉语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翻译研究、文化研究和典籍研究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多层次研究之路,赢得了国内外出版界的大力支持,争取了生存和发展的优先条件。这得益于老会长刘重德先生精心培育和总结的学术内涵,并希望全体会员珍惜、继承和发扬这些可贵的文化精神,使学会永葆青春。
      
    本次会议的主题发言由厦门大学连淑能教授主持,主题发言人为:根茨勒、沈家煊、张志毅教授,他们分别向大会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美国的根茨勒先生作了题为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World: Today and Tomorrow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研究员作了题为“偷”和“抢”的英汉比较的学术报告,烟台师范学院张志毅教授作了题为“词汇语义学的新进展”的报告。
       
    23日下午的会议分为两部分,上半场由四川外语学院廖七一教授主持,与会代表潘文国教授、王菊泉教授、钱冠连教授和吕俊教授在会上先后发言。下半场由南开大学王宏印教授主持,与会代表严辰松教授、姜望琪教授和赵彦春教授先后向大会作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的发言题目是“研究对比语言学史的几点体会”。他的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强调了研究对比语言学史的重要性;第二和第三部分分别从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现状指出对比语言学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第四个部分他指出,历史研究要有胆有识,并为中国对比语言学史研究提出了新思路;在最后一部分他提出了要开展“对比研究史”的对比研究。
      
    上海海运学院王菊泉教授对近十年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他认为最近十年是我国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取得长足发展的十年。除了论著数量大幅度增长外,还体现在理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接着他又结合学科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和今后发展谈了几点看法,着重指出英汉对比研究要在中西结合上狠下功夫,改善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并把个性研究和共性研究结合起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钱冠连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外语界学术研究新阶段的标志”。他指出在学术研究中既要培养创新意识又要培养理论意识和学派意识,没有学派流派出现的学术领域将意味着出现六种落后状态。提出理论勇气靠科学的研究方法支撑,对工具性语言研究要保持持久的重视,语言哲学能从根基上对语言学发生影响。最后他提倡外语刊物要鼓励支持原创性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吕俊教授以“论学派与建构主义翻译学”为题做了报告。他认为学派是一门学科在创生之后进入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不同共同体之间的争辩和讨论,同一共同体内部的共同探讨与研究必然促进学科的发展。因此,它是学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使得研究者走到一起形成共同体的内在原因是他们遵守着共同的“范式”,并对范式的定义和组成部分及其特点作了较为详细的阐释。
       
    在下半场的学术报告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严辰松教授作了题为“英汉语表达‘实现’意义的词汇化模式”的报告。他的研究考查了英汉两种语言表述“实现事件”的词汇化模式。“实现”事件的语义成分为:“动作”、“目的”、“达到目的”、“蕴涵达到目的”“确认达到目的的蕴涵”以及“继发事件”。这些语义成分可由动词复合体和附加语分别或共同表达。
        
    北京大学的姜望琪教授作了“汉语的‘句子’与英语的Sentence”的发言。他主要讨论了汉语 “句子”与英语Sentence 的异同,列举了历史上国内外一些重要的语言学家如Plato, Aristotle, Bloomfield, Jespersen,马建忠、王力等对句子所下的定义。说明汉语中的“句子”更像英语中的utterance, 而不是sentence。通过引用朱德熙在《语法答问》中对汉语词组和句子的见解来说明与英语中sentence 相当的汉语单位是词组而不是“句子”。
      
    四川外语学院赵彦春教授作了题为“翻译学归结论的理论取向”的报告。翻译学归结论致力于翻译学本体论系统理论的建构,试图以归结主义方法来把握“译之所以为译”的本质,以及它的规律、机制和属性,并构拟出相应的理论模式。翻译学归结论把翻译当作对象进行考察。作为知识系统,它体现于主客互动性、解决矛盾的可拓逻辑,语义的基本保证和具有普遍价值的原道的追求,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对翻译本质和机制的把握,是对翻译本体论的思考和探索,是对翻译规律及其包含的悖论性、对立性、倾向性、辩证性及相反相成的本质属性的揭示。
      
    会上,与会者对各位教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上一条: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通讯录下一条:2011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