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36期简报(下)
五、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中国心理语言学国际研讨会”(福州)
2013年11月23至24日,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和我校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心理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在我院召开。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长董燕萍教授、副会长陈宝国教授、副会长周兢教授和我校副校长汪文顶教授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我院李荣宝教授主持。来自国内外的9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出版单位和心理学仪器代理公司的1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汪文顶副校长致欢迎辞。他首先对本次会议参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向参会专家学者介绍了我校的发展情况。他指出国内外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心理语言学及其应用”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分享成果、融通睿智,不仅必然对提升该领域的研究水平、推进学科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也将为增强交流、增进友谊搭建良好平台。他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校的建设与发展,同时表示,我校愿与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同行一起努力,为推进心理语言学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长董燕萍教授致开幕词。她首先代表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委员会成立两年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指出心理语言学应注重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心理学与语言学的交流与合作,强调做研究要坚持以研究问题为导向、探寻好的研究方法,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推进理论和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会议还收到了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彭聃龄教授的贺词。
会议期间,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陈烜之教授做了有关“两岸三地语文认知研究启示”主旨发言,香港中文大学Catherine McBride教授做了关于“汉字正字法独特性以及对儿童早期读写能力发展促进作用”的主旨发言,天津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宁春岩教授做了有关“汉语语言评估系统研发报告”的主旨发言,英国班戈尔大学心理学系Guillaume Thierry教授做了有关“双语自动化加工”的主旨发言。大会安排了3场专题讨论以及31个小组的135人次发言,与会人员围绕双语的认知加工过程、汉语句法与语义获得、中文字词加工的认知与神经机制等内容进行深入的交流与研讨。大会还安排了眼动仪使用培训,帮助与会代表掌握眼动技术,进一步丰富研究手段。
主旨发言
会议前夕,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理事会。会议增选了常务理事、理事和副秘书长,同时研究决定第三届中国心理语言学国际研讨会由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将于2015年10月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
六、墨尔本-清华/第三届亚太地区翻译与跨文化论坛(澳大利亚墨尔本)
由清华大学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中心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亚洲学院、孔子学院和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墨尔本-清华亚太地区翻译与跨文化论坛”于11月16日至18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胜利召开。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乌克兰、英国、中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专家和学者,是一次跨文化跨地域的学术盛会。
墨尔本大学协理副校长(国际事务)西蒙·伊万教授致欢迎辞
17日上午的论坛开幕式由大会共同主席、墨尔本大学亚洲学院院长纪宝坤(Pookong Kee)教授主持,墨尔本大学协理副校长(国际事务)西蒙·伊万(Simon Evans)教授致欢迎辞,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教育参赞郭晓娟女士、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墨尔本大学Joseph Lo Bianco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潘文国教授出席并分别致辞。
墨尔本大学亚洲学院院长纪宝坤(Pookong Kee)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共同主席、清华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选民教授代表亚太翻译与跨文化论坛执行委员会做了工作报告,介绍了论坛近几年的蓬勃发展情况。论坛从2011年成立以来,为亚太地区的学者提供了一个翻译与跨文化研究的平台,组织的学术活动得到了亚太地区学者以及欧美学者的拥护。首届大会的学术成果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而且,论坛的英文学刊得以面世。此后便举行了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亚太翻译与跨文化研究》)的创刊仪式,该学刊由罗选民教授担任主编,将于2014年由Routledge出版社以纸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出版发行,一年三期。对亚太地区各国的翻译学、跨文化研究学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福音。
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翻译与跨文化中心与墨尔本大学亚洲学院、孔子学院和教育学院共同举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和墨尔本大学副校长Susan Elliott也分别致以贺信,祝论坛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以及两校的深厚友谊。
开幕式后开始了大会主旨发言。墨尔本大学Joseph Lo Bianco教授的发言题目是“Views of Su Dongpo’s Mountain: Perspectives from Fiction, Art and Translaiton”.台湾中研院李奭学研究员的发言题目是“Modernizing Literature in China: Missionary Perspectives”,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翻译系主任王宏志做了“Who was the Barbarian? Language Problems and Cultural Bias in Sino-British Relations in the 18-19th Century”的发言,清华大学外文系罗选民教授的主旨发言题目是“Cultural Memorie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这些发言视角新颖,语料史料详尽,得到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接下来是十一个专题会场,主要有翻译与跨文化交流、区域跨学科翻译研究、翻译与跨文化研究趋势、翻译教学和跨文化交流等等。代表们围绕翻译学和跨文化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在18日上午若干分会场中,论坛还特意设立了一个日文和中文讨论分会场,这充分体现了亚太地区的多元性和共存性,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赞扬。小组发言之后,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纽约大学Milena Savova教授、香港浸会大学谭载喜教授、北京大学特聘波斯文顾问Amrollah Hemmat四位学者做了精彩的大会发言。
论坛于18日中午在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中结束。下午,墨尔本大学西蒙·伊万(Simon Evans)副校长专门宴请了清华大学的参会代表一行。他希望清华大学和墨尔本大学今后继续举办类似的学术会议,从而增强两校的友谊,全方位地开展两校的紧密合作。
七、会长潘文国教授在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二届全国外语界面研究高层论坛”致辞[1]
尊敬的张汉燚副校长,
尊敬的董洪川副校长,
尊敬的赵一凡教授、申丹教授,
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时光荏苒,界面研究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高层论坛的情㬌还历历在目,我们又在美丽的塞上江南张掖巿,迎来了第二届高层论坛的召开。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组织两届论坛,还不算期间组织的其他学术会议,是很不容易的。在此,我首先代表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向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同时也代表与会专家,向辛勤组织这次论坛的四川外国语大学和积极承办这次论坛的河西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特别是熊沐清教授、向热心为论坛提供服务的两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衷心的感谢。一个学会要发展,要有一批有事业心、责任心的专家的参与,更要有一些有才干、有担当、既有号召力、又有组织能力的骨干来主持,我想,界面研究委员会在这方面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各位专家,界面研究会成立不到一年半,但从这次论坛提交的论文来看,这一领域的研究已有了很好的发展势头,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了令人欣喜的进展,体现出了自觉性(自觉以界面为论题或研究对象)、深刻性(不少研究上升到了哲学和思维科学的高度)和论题的广泛性(文学、语言、翻译、哲学、神学、美学,甚至科学等无所不包)。我们在接下去的一天半时间里将有机会亲耳聆听,这里我就不赘言了。借这个机会,我想对界面研究今后的发展提三点建议:
第一,要自觉地在夹缝里做文章。界面研究是跨学科、跨领域、跨层面的研究,天然地注定它必然要在夹缝里讨生活。我们一定不能株守在一两个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在一个领域里深入也许是需要的,但跳出来肯定更加海阔天空。事实证明,学术研究上的新突破、新发现往往出现在现有学科分界的交界处或夹缝里。这是学术创新的重要途径。
第二,要敢于寻求距离遥远的学科间的界面。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但这种联系的紧密性和广泛性往往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许多看来不可能有通约性的事物之间也会有联系,例如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古代中国和现代西方之间,在我们想象不到地方,会出现惊人的相似性。尤其在方法论上,彼此可借鉴之处甚多。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中要有大胆的想象力,尝试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人人都知道路是人走出来的,但未必人人都有第一个踏上未开辟路径的勇气。
第三,要有创立新理论、新学说、新体系乃至使用新术语的勇气。创立理论的标志,说到底就是建立术语的体系。我们常常惊讶于西方学者的创新能力,新理论新学说层出不穷,几乎到了学不胜学的地步,但没有想到他们是靠精心创制的术语和精心构建的体系来完成这一理论建设的。建立术语体系的好处是后来者只能顺着他的思路走,这就是话语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很多研究者陷于西方理论不能自拔的原因,因为我们没有话语权。我始终坚信界面研究是最容易出思想、出成果的地方,但新思想、新成果一定要通过术语体系下来,这样我们才会真正逐渐取得学术研究的话语权。
仅以这三条建议与诸位共勉。谢谢大家!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 潘文国
2013年7月23日 甘肃张掖
九、会长潘文国教授七十大寿自赋诗《七十初度》
七十初度
潘文国
居然濩落古稀翁,
须发未皤腰未弓。
往事如尘何历历,
时光似箭太匆匆。
心存高远百年志,
情寄海天万里风。
吟啸长歌缱绻意,
晚晴犹自傲苍穹。
注释:
1)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 怀五百字》“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2) 杜甫《曲江二首》其二“人生七十古来稀”。
3) 王国相《黄山对雪》“或为商山皓,须发皤然翁”。
4) 杜甫《历历》“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
5) 韦庄《关河道中》“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6) 诸葛亮《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
7) 白居易《涧底松》其二“笑吟长天万里风”。
8) 苏轼《和林子中待制》:“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啸老斜川”。
9) 白居易 《寄元九》“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繾綣” 。
10) 李商隐《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11) 白居易《涧底松》其一“铮铮铁骨傲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