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简报第30期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CACSEC)
简 报 (第三十期)
(
主 编:潘文国 执行主编:罗选民 编 辑:张旭
秘书处挂靠单位:中南大学 办公地点: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目 录
“全国首届翻译批评学术研讨会专辑”
一、 全国首届翻译批评学术研讨会“多维视野下的翻译批评研究”
在湘潭举行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秘书处(1)
二、 湖南科技大学校领导欢迎辞 胡石其(4)
三、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代表讲话 杨晓荣(5)
四、在“多维视野下的翻译批评研究”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蒋坚松(6)
五、贺电 张经浩(7)
六、多维视野下的翻译批评研究——全国首届翻译批评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景华(7)
七、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安钰峰对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进行社团调研工作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秘书处(12)
八、会讯 (12)
全国首届翻译批评学术研讨会“多维视野下的翻译批评研究”在湘潭举
9日下午和10日上午,会议进行了分6个小组展开了讨论和发言。与会人员就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广泛的交流。分别涉及翻译批评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翻译学科与翻译批评理论建设、翻译批评标准与现代批评方法研究、英汉语对比与翻译批评研究、文学翻译与翻译批评研究、语料库建设与翻译批评研究、翻译批评与翻译教学研究论题。 10日下午举行了两场大会发言,有6位学者作了发言,分别是王东风的《‘<红与黑>事件’的历史定位》、曹明伦的《翻译批评:比肩思维和实事求是——从第5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奖空缺说起》、葛校琴的《版本与译评》、黄忠廉的《译评体系符号学考量》、胡德香的《近年我国翻译批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和周领顺的《翻译—需要更新怎样的观念?》。大会主题发言之后,在王东风教授的主持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杨晓荣教授总结了此次会议并致闭幕辞。她代表主办方对外国语学院热情、周到的服务致以诚挚的谢意。随后,代表们应邀来到湖南科技大学参观校园、观赏樱花。该校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教学设施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对当前中国翻译批评研究的集中思考。与会者认为中国的翻译批评研究要进步、要发展,既要借助于当代译学理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译评,加强对中国传统译评成果的系统整理、现代诠释,又要在立足于民族自身特定文化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批判地借鉴和吸收西方译评研究的成果。扩大批评理论视野、建构多元互补的批评模式、树立客观科学的翻译批评观念已经成为中国翻译研究进步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湖南科技大学校领导欢迎辞 胡石其 尊敬的许钧会长、杨晓荣会长; 中国译协的各位代表; 中国英汉语比较协会的各位代表;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个春光明媚,柳绿花红的季节,由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学科委员会和湖南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翻译批评学术研讨会在湘潭隆重召开。在环境幽雅、景色怡人的梦泽山庄,我们迎来了来自全国译学界的学术精英。在此,我谨代表湖南科技大学,对莅临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湖南科技大学,成立于1949年,始建于解放前夕成立的湘北建设学院,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湘潭工学院和湘潭师范学院两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设有19个学院,75个本科专业,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特色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17个。有4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成为湖南省立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提高、质量、特色”的八字工作方针,不断提高学校的科研和办学水平。学校主持教研教改课题360多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在学校近年主持的科研项目1800余项中,“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140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00余篇。学校始终坚持传承“经世济民,学以致用”的湖湘文化,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形成了“唯实惟新、至诚致志”的优良校风,培养了12万余名肯干、实干、能干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我校外国语学院现有英语、对外汉语、日语三个专业。学院拥有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硕士点,还招收外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含全日制教育硕士)和高师硕士研究生。2010年,学院成功申报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近年来,学院的翻译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师资队伍结构不断完善,学术水平显著提升,培养的学生外语和翻译基本功扎实,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010年,学院还成功申报获批全国第三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学院在三一重工、湘潭电化集团、湘潭市外侨办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为适应长株潭经济的发展培养高层次的翻译人才。 此次研讨会在我校的召开,是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学科委员会以及各位专家学者对我校外国语学院的信任和肯定。在此,我代表湖南科技大学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湖南科技大学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也将竭尽所能提供帮助和给予支持,为办好此次盛会服好务。最后,我谨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三、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代表讲话 杨晓荣 尊敬的各位代表,各位与会的领导、老师和同学: 我代表主办方之一,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欢迎大家与会! 翻译批评是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可以说,凡是学外语的,几乎没有人没做过翻译;凡是做过像样的翻译的,几乎没有人不对翻译批评感兴趣。在早期的翻译研究中,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归入广义的翻译批评这个范围。在现代的翻译学中,可以说大部分内容也都与翻译批评有关,或者可以应用于翻译批评。翻译研究是上接天、下接地的一个学科,可以抽象到进入语言哲学的范畴,比如对意义的研究,也可以非常实际,比如公共标识的翻译方法。翻译批评同样如此,可以是宏观文化史研究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对具体译作的某个侧面的评价,或者是有关某个具体翻译原则的探讨。范围如此宽广的一个领域,多年来竟然从来没有开过专门的研讨会,也算是翻译界的一件奇事。或许这正好说明了翻译批评的覆盖面的确非常之广,与翻译有关的研讨大部分都可以说是翻译批评研讨,它自己反而显不出来了。但是,翻译批评毕竟有着比较专门的研究课题,所以我们要开这个会,哪怕它是第一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翻译批评研究有了不小的进展。比如,这个领域的理论化意识增强了,翻译批评不再局限于主观印象式的散论,尽管这种散论自有其价值。在翻译学新观念、新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有了翻译质量评估这种专门的研究,有了对历史译作的重新审视,有了像语料库这种新的研究手段,还有了元翻译批评的观念,开始认真地审视翻译批评本身的各种问题。语言学、文学、文化研究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也为翻译批评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 与此同时,翻译批评仍然不好做,特别是与实践相关的批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良好的批评氛围仍然欠缺。在翻译批评理论方面,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次会议通知发出后,响应者众多,反映出大家对翻译批评的普遍关注,收到的论文摘要也反映出研究者多样的兴趣,正合了这次会议主题中所说多维的视野,从中还可以看到很多新思维、新角度、新方法,这也说明了翻译批评研究的确正在发展,有必要研讨。开研讨会,就是报告自己的成果,听取同好的意见,相互交流,拓展思路,促进研究,还要交志同道合的学术朋友,包括准备思想碰撞。在此时此地,还要忙里偷闲,欣赏三湘大地的美丽春光,让春天为我们的翻译批评增加勇气和智慧。相信大家已经做好了准备。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下设三个主要学科方向: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汉文化比较研究,翻译研究。学会下面还有几个研究会,包括典籍英译学会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会。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现任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潘文国先生委托我向这次会议转达祝贺,并转告大会:希望翻译批评兴旺起来,能够促进好的翻译作品不断产生,促进翻译精品出现,反过来,有了好的翻译作品,也会促进好的翻译批评。潘会长并预祝大会成功。相信这也是我们所有与会者的心愿。翻译批评方面的研讨会,有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只要路子对,翻译批评研究的兴旺就会为翻译批评注入新的活力,使它生动有力起来,为出翻译精品做出贡献,也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让我们感谢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为这次会议顺利召开所做出的大量努力! 预祝大会成功!谢谢大家! 四、在“多维视野下的翻译批评研究”学术研讨会 开幕式上的讲话 蒋坚松 尊敬的胡石其副校长: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各位来宾: 今天,“多维视野下的翻译批评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科技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外语界、翻译界的专家、同行齐集一堂,交流学术,畅叙友谊,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堪称我国翻译界的盛事。在此,我谨代表湖南省翻译协会,对研讨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不管是被看作应用翻译研究的一个独立的领域,还是看作连接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中间一环,翻译批评都和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共生共荣,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然而广义的翻译批评的实践作为一种评价活动虽然历史悠久,但翻译批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却是相对滞后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翻译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这次研讨会的召开表明译界同仁对翻译批评研究的重要性有了日益增长的共识。这次会议作为我国翻译界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将长久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湖南省翻译协会自1983年成立以来,在首任会长 湖南省译协的工作一直以来得到中国翻译协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和全国同行的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要感谢湖南科技大学的大手笔,组织这次有重大意义的学术研讨会,为我们提供了围绕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进行切磋交流的平台。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同行的光临,为我们带来新的研究成果,使我们能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互相学习,与时俱进。 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五、贺 电 全国首届翻译批评学术研讨会: 欣闻贵会举行,请允许我作为一名译者和学者致以衷心祝贺! 翻译批评对翻译界不可或缺,有重要意义,但可惜至今开展得并不理想。翻译界举行过种种学术会议,但就我所知,以前一直无翻译批评学术研讨会。所以,大会是个创举。相信大会对翻译质量的提高,学术气氛的活跃,会起到积极作用。 本人对大会有浓厚兴趣,但由于有要约在先,不能赴会,乞谅。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张经浩 六、多维视野下的翻译批评研究 ——全国首届翻译批评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景华 由中国翻译协会和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联合主办,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多维视野下的翻译批评研究——全国首届翻译批评学术研讨会”于 (一)对翻译批评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中,翻译批评的重要性引起了译学界的空前关注。作为会议的重要发起人之一,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杨晓荣教授指出,翻译批评是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其覆盖面非常之广,无论是早期的语文学翻译理论,还是现代的翻译学,翻译研究的大部分内容都与翻译批评有关,或者可以应用于翻译批评。改革开放30多年来,翻译批评研究的理论意识增强了,翻译批评不再局限于主观印象式的散论,在新的译学观念、新的理论指导下,有了翻译质量评估的专门研究,有了对历史译作的重新审视,有了语料库的量化手段,还有了元翻译批评的观念。可以说与翻译有关的研讨大部分都涉及翻译批评,遗憾的是,人们对翻译批评的重要性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许钧教授以“翻译批评的理论意识与理论建设”主题,他首先回顾了我国翻译批评学术化的艰辛历程,然后通过有关《红与黑》翻译的大辩论的案例,总结了翻译批评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的六大贡献:一、把抄袭、剽窃等行为列入了批评的范围,开创了翻译打假的历史;二、在翻译外国文学译潮中,为译者澄清了许多模糊问题;三、翻译不是非对即错的问题,对翻译本质的认识有所深入;五、从语言转向社会文化维度,丰富了文学翻译批评的模式;六、文学批评的严谨性对译评提出了新的要求,翻译批评需要强化理论意识。事实说明,翻译批评不但对翻译实践有导向作用,而且对翻译理论的反思和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从“《红与黑》事件的历史定位”出发,中山大学王东风教授进一步强调翻译批评对翻译理论建设的意义,他指出当时翻译批评的焦点是直译与意译,折射的根本问题是中国的翻译批评在理论建设上的滞后。他从文质之辩谈到直译/意译之辩,中国历史上围绕直译与意译的翻译批评突出表现在上世纪30年代,鲁迅与梁实秋的辩论,传统上认为此次争论毫无结果,实际上这次翻译批评的结果是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直译并非死译、硬译;意译也不是胡译、乱译。但是,这种“落后”中也包含了先进,比较鲁迅与韦努蒂的翻译观,可以发现西方后现代译学的某些观点在鲁迅的翻译思想早有体现,这次直译/意译之辩表明上世纪30年代的翻译批评已经开始关注读者取向,关注文化和社会,从此在中国译学界开启了译者转向。 对于翻译批评的实践意义,南开大学的王宏印教授则以“作为实用批评的翻译批评”为主题,他首先引用了瑞恰慈的《实用批评》,提出了实用批评的三个目的。他认为翻译批评之所以是“实用批评”,显然是和一般“批评”有所不同。一般的批评过于侧重于理论,或者理论问题。比如文学批评常被当成文学研究或者文学理论,还是不能解决批评的实际问题,或者说缺乏实用批评的基础和准备。翻译批评,就是倾向于实用的批评,是要解决批评问题的批评,是为解决批评问题而建立批评原则以及规范的批评。就文学翻译批评而论,实用批评旨在建立一系列可以操作的具体规范,提出翻译批评的标准、方法、操作程序,可以为文学翻译实践提供基本的理论参照和操作准则。 翻译批评是联系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纽带,这次研讨会表明翻译界对翻译批评的重要性有了日益增长的学术共识。湖南省翻译协会会长蒋坚松教授指出,不管是被看作应用翻译研究的一个独立的领域,还是看作连接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中间一环,翻译批评与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共生共荣,密切不可分。广义的翻译批评作为一种评价活动虽然历史悠久,然而翻译批评研究却是相对滞后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翻译事业的发展。上海理工大学张经浩教授发来的贺电说,现在的翻译质量不容乐观,归根结底是个实践问题。译作要受读者和时间的检验,理论要得到译者的认同。翻译批评对翻译界不可或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翻译界举行过种种学术会议,以前一直无翻译批评学术研讨会。所以,全国首届翻译批评学术研讨会是个创举。对翻译质量的提高,对于译学界的学术气氛,翻译批评会起到积极作用。 (二)翻译批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主议题为“多维视野下的翻译批评”,这次会议通知发出后,响应者众多,论文摘要也反映出研究主题的多样性,涌现了很多新思维、新角度、新方法,本次学术研讨会可谓名符其实,根据此次学术会议的分主题大概可以做如下分类,并以此分析翻译批评目前的现状与问题。 序号 论文主题 篇数 1 翻译史与翻译批评 8 2 翻译批评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6 3 翻译学科与翻译批评理论建设 19 4 翻译批评标准与现代批评方法研究 11 5 文学翻译与翻译批评研究 27 6 语料库建设与翻译批评研究 5 7 翻译批评与翻译教学研究 4 2.1翻译批评目前的现状 从上述论文的主题分类、数量分布、研究内容和研究倾向来看,我们大致可以发现目前的翻译批评研究已经不但摆脱了早期那种印象式、随感式的评论,而且推动了整个翻译学整个学科的发展,其学术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这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翻译批评研究离不开翻译史研究,许钧教授和王东风教授都以《红与黑》为案例,通过翻译史阐述了翻译批评对于译学建设和翻译实践的导向作用。除此以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友贵教授考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99年间的翻译批评。他把上世纪共和国史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7),第二阶段(1978-1999)。通过比较,他发现第一阶段既未形成从理论上的共识,也未建构起一套翻译标准和批评体系,亦未形成优良的批评传统。尽管也有过理论上的尝试,但研究表明,翻译批评独立性的阙失、评者多而芜杂。外部环境的干扰恶化了批评生态,挫败了建立批评体系的努力,导致第一阶段翻译批评发育不良。四川外语学院廖七一教授以“翻译批评的历史语境化”为题,以1920年鲁迅和周作人翻译的《域外小说集》为例,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了该小说翻译失败的原因:背离了“强国翻译模式”;背离了救亡启蒙和消遣娱乐两大主题;背离了翻译语言通俗化和白话化的发展趋势;背离了读者对故事情节的审美习惯。他指出当今译界的高度评价与当时的读者缺席,两者之所有如此巨大的反差,主要是因为翻译批评的非历史语境化和的非文本倾向,把翻译批评变成了政治意识形态的简单延伸。理性的翻译批评必须回归历史、回归语境并深入文本。 中国海洋大学任东升从中国翻译史上佛经翻译和圣经汉译两次重大的翻译运动,分析了佛经译场制度和圣经汉译体制。他发现宗教典籍翻译作为“文化传播”运动,翻译批评必然要受到皇权、教权作为“赞助人”的意识形态影响。温州大学的端木敏静介绍了上世纪30年代刘廷芳等人翻译和编撰的《普天颂赞》,该译本的问世为中国基督教圣诗发展开创新纪元,也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中国的新诗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南京大学刘云虹通过对大仲马的小说、博尔赫斯的小说以及司汤达的《红与黑》的译介与批评的研究,对翻译史上这三次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批评活动的历史追溯,从语言、文本、历史、文化等角度,审视了翻译批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语境以及翻译研究的各个阶段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些翻译史研究表明,翻译批评对翻译实践的引导、对翻译理论的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这次会议还表明翻译批评的理论意识在不断增强,本次会议共收到相关论文19篇,将近总数的1/4,这些研究充分展现了翻译批评的跨学科性质。除了我们熟悉的新历史主义、接受美学、社会符号学、认知语用学、元伦理学、文本诠释学、目的论等各种理论视角,精神分析学、版本学、空间理论、东方主义等新视角也进入了翻译批评的理论视野。湖南科技大学张景华借鉴精神分析学的反思精神进行翻译批评,运用精神分析对翻译文本进行语篇分析,译者的译本和翻译心理是读者和评论者的批评和分析对象。文学翻译批评可以借鉴症状阅读法,从措辞、句法、语篇等各个层面揭示译作与原作之间的不连贯性,揭示译作本身的不连贯性,并进一步分析译者的心理冲突,挖掘翻译文本中暗含的各种价值冲突。精神分析为文学翻译批评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现代的有声思维研究法(TAP)更是为文学翻译的精神分析提供了实证性的依据。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葛校琴借鉴版本学考察翻译批评,她认为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图书的物质形态及特点风格会发生变化。版本学研究就是了解图书在制作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和流传过程中的递变演化,作品的再版常常伴随着变化。对于译评者来说,了解作品的版本状况及变化大小十分必要。版本无意识导致翻译批评中的误评,对译者是不公平的,要加强版本意识,拓展版本维度,促进翻译批评的进步。北京外国语大学黄焰结从空间理论出发,认为翻译空间的纬度性与人类生活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结合在一起,翻译批评宜对译本空间进行解读,展现翻译与社会交互影响的各种力量。在原文作者、译者、读者、评论者纠结在翻译空间里,揭示诗学、意识形态、翻译能力、语言水平等诸多因子的影响。解放军理工大学郑贞从《米》的英译本,批评了葛浩文的“东方主义”翻译倾向,这些倾向表现在“文化补偿”,“文化借用”、“文化置换”、“文化删除”和“文化淡化”等翻译策略之中,这些策略在创造流畅透明的翻译效果的同时,也构建了作为“东方”的中国文化。 翻译批评方法论多元化趋势明显,传统的主观审美式批评法仍然是翻译批评重要方法。根据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保红提出了诗歌翻译批评的“点染法”,他以翁显良将古诗译为散文的方法为例,梳理了“点染法”的来源、内涵与表现形式及其应用,并以此为视角分析了“点染法”的诗学功能、诗学理据及其美学价值。天津外国语大学陈大亮提出诗歌翻译批评的意境批评法,他以贾岛《寻隐者不遇》的18种译文为个案来研究诗歌翻译的意境与意境翻译的批评标准,并把意境的审美内涵与生成因素具体化。他认为意境可以分为“情景交融”和“象外之象”两个基本层次,影响“情景交融”生成要素有人称代词、叙事视点、事件场景三个方面,影响“象外之象”的生成要素有实象、虚象与格式塔意象三个方面,这六个方面构成了该诗的批评标准。 翻译批评在方法论上还注入了现代语言学、社会学、文学和哲学方法。扬州大学周领顺根据对译者多角色特征的认识,为翻译批评确立了“译内效果”和“译外效果”两个评价维度,这种方法能有效解释译者行为的社会化过程,也能客观地评价译文的质量。黑龙江大学黄忠廉教授根据其变译理论,提出“语用→语义→语形”三段批评法,他把翻译批评体系三分为:语形变化观、语义变化观和语用变化观。整个译评体系由自上而下式“语用→语义→语形”批评序列和自下而上式“语形→语义→语用”批评序列构成,二者并行不悖。根据神话原型理论,华中师范大学苏艳提出文学翻译批评的“后视法”,涉及语符、意义、结构和原型四个批评层面。后视法由浅至深,翻译批评从语言符号的原始表象功能深入到深层的意义研究,再从译作的时空结构深入到作品的原型。现代的语料库语言学也为翻译批评提供了实证方法,燕山大学裴继涛在借鉴传统的诗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尝试结合语料库的定量分析法,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考查原文及各译文的押韵形式、音节数量及词汇和句子特征三个方面的不同形式特征,详细分析了四种译本的风格。 我国的翻译批评研究范围不断拓展,既包括译本的内部研究,也涉及影响翻译活动的外部因素,如意识形态、文化差异、权力操纵等。这些研究包括:1)同一原作的不同版本研究和复译研究。比如,奥尔特代表作《小妇人》的多种汉译版;爱伦坡的《金甲虫》四种译本等。2)研究的题材丰富多样。涉及诗歌、散文、戏剧、小说、散曲等各种文学题材;比如无韵体诗《公主》;戏剧《哈姆雷特》、《苹果车》;畅销小说《狼图腾》、《追风筝的人》;散曲《天净沙·秋思》等。3)译本所阐发的理论主题多样;涉及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小说译本的历史性;诗歌翻译的期待视野;文学翻译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翻译中的创作倾向;自译现象;翻译中的文化身份构建;翻译的操控;翻译的主体间性;翻译的移情,翻译的语用效果等;4)翻译批评的语料丰富。涉及叠字叠词的翻译;习语翻译;格律的翻译;修辞格的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翻译等。这些研究表明翻译批评从印象式和随感式评价逐渐走向成熟的批评性描写研究。 从翻译批评所涉及的译本来看,典籍翻译仍是研究热点,汉译英的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庞德的《神洲集》、宇文所安的《中国文学选集》、《陶潜诗选》等;英译汉的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红与黑》、《莎士比亚全集》、《简爱》等。虽然这些翻译批评研究既包括汉译英也包括英译汉,但是从数量对比来看,当前的翻译批评研究更加关注中国典籍的外译。除了对经典小说的翻译批评研究外,畅销小说的翻译批评研究也有不少,比如葛浩文翻译的《狼图腾》和《米》的英译本、韩国畅销小说在中国的译介等。这些研究既涉及古典作品的翻译,也涉及当代作家和非主流文学的翻译,当代作家莫言作品的英译本研究;美国华裔文学作品的汉译比如《女勇士》;颇受争议的英译本比如《上海宝贝》。但是,对于处于边缘地位和非主流作品,虽然翻译数量庞大,翻译批评研究不够。 2.2翻译批评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受到西方现代译论和各种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阐释,我国的翻译理论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翻译批评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理论滋养,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翻译批评研究对翻译教学作用缺乏关注。会议的论文中涉及翻译批评与翻译教学的文章仅仅4篇:陈晓莉的“翻译批评对我国翻译教学的启示作用”;杨冬敏的“翻译教学中学生翻译批评能力的培养”;熊兵的“中美翻译教学比较研究”;李彩霞的“开发英语乡土教材中翻译问题及对策。翻译批评是翻译教学的一部分,能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考方式,广大翻译教学工作者应对翻译批评的作用引起重视,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第二,非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缺乏应有的重视。本次会议涉及非文学翻译的论文只有3篇:赖文斌的“红色旅游英译的失范现象评析”;马淼的“论旅游景区英译文本的文化缺失”;的“商务英语翻译批评论”。与文学翻译比较,科技、经贸、工程、法律等非文学领域的翻译在数量上应该占绝对优势。这种非文学翻译批评缺席的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从事非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的学者较少,另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非文学翻译的质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三,翻译批评所涉及的语种单一。从翻译批评所涉及的作品来看主要为英汉互译的作品,在所有的论文摘要中,涉及法汉翻译的作品4篇,德汉翻译的1篇,韩汉翻译的1篇,有关小语种译评的论文不到8%。这不仅发现小语种的译作数量偏低,也可以看出小语种翻译人才的稀缺。虽然英语是目前国际通用语言,翻译批评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小语种翻译的忽视,这必将影响我国的文化和科技交流,这一问题不但应该引起翻译界重视,还值得外语界和整个社会关注。 结束语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形成的两大学术呼声是:其一,翻译批评者应该敢于担当。虽然目前我国的翻译事业空前繁荣,但是,翻译实践方面,错译、误译、乱译现象之多,令人吃惊;翻译理论也面临着理论创新的困境。翻译批评肩负着反思翻译实践和引导翻译实践健康发展的重任,肩负着反思翻译理论和推动翻译学研究的重任。其二,翻译批评应该理性化。四川大学曹明伦教授指出,翻译批评不仅要有比肩思维,而且要实事求是。联系到第5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奖空缺,他认为评委们对翻译质量高要求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对文学翻译的评价局限于形而下的语言技巧层面,把翻译批评简单化、感性化,就忽视了译者对文学和文化贡献。译者毕竟是戴着镣铐的舞者,其旬月踟蹰之痛苦绝不亚于创作,译评者也应该设身处地为译者着想,这种呼声也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同。翻译批评事业虽然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它会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继续做出贡献。 七、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安钰峰对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 进行社团调研工作 安钰峰副主任听取汇报后,对我校社团管理工作和社团活动开展情况给予了肯定。他表示,我社团由全国高校专家学者组成,在相关研究领域有很高的学术权威,在促进学校发展和学术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表示将会进一步大力支持社团的发展,并鼓励我社团继续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八、会讯 一、为了开拓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的新领域,深入探讨翻译对中文、中国文学以及中国文化的复杂而独特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英汉对比、翻译学、比较文学和对比文化学的研究向纵深发展,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决定于2011年9月中旬举办“翻译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高层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翻译与词典学研究中心承办。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1)翻译与现代中文;(2)语料库与英汉对比及翻译研究;(3)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4)文化战略视角下的文化比较与翻译研究 。本次论坛的论文将择优收入学会的会刊,其余论文编入会议论文集。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员请于 二、为推动中国翻译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为促进国内学术界在翻译史研究方面的学术交流,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和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学科委员会决定于2012年春季联合举办“首届中国翻译史高层论坛”。会议地点为上海市,拟由上海大学(翻译研究中心)承办。本次论坛的主题包括:(1)翻译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翻译史写作/重写方法研究;(3)翻译通史、翻译断代史与翻译专题史研究。本届论坛将汇聚我国翻译史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与学术精英,共同研讨翻译史及其研究中的前沿学术问题。联系人:王晓元Email: xiaoyuanwang@163.com 。联系电话:13817546428。